死于奢华,活出刚性——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研判

在此前的一些文章中,我一直强调开发商要顺应市场和政策变化,而很少论及调控本身。将近年关,很多人问我对未来的调控走势有何判断云云,我都没有回答。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,跟真正的市场经济相比,说是完全背道而驰吧,也说不上,说同道为仁吧,更是扯蛋。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词对其进行命名和定位,就像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样,都是怪胎。当然,漂亮一点的说法叫“中国特色”。  

在这种“中国特色”面前,政府被放到无限大。何时撒网,何时收网,都看官老爷高兴。对于我等小民而言,除了被动接受,其实没有什么办法。只不过时间久了,就会主动预判,跟一个驴被拴的时间长了,看到主人的一举一动,就会揣摩接下来他想干什么一样。倘若主人都拉绳了还躺在那不动,除了挨几鞭子,得不到什么好处。但这个主人脾气古怪,反复无常,朝令夕改的事也没少做,根本无法用常理去推断。真要预测起来,如果没预测准,就准备接受万众唾骂。运气好预测准了,被拱上神坛,还得做好跌得更惨的准备,两者都不合范。

我一直最诟病的就是将经济发展纳作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。因为只要大势鼎定,经济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。所谓“政绩”,无非是让农民拆了苹果栽桔树的瞎折腾而已。这个国家的官员没有几个真正懂市场和经济,下面的不懂,唯一能做的就是对上负责,“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”,关键是上面的人也不懂,大家都很尴尬。但“市场经济,不就是赚钱嘛”,一下子好像大家都懂了,所以发展到现在,就成了全社会都在为上面人的口袋负责。  

但上面的人要想得更多一些,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袋,还要想办法长久维持这种局面。有时候压榨过狠了,就必须得做出姿态,吐一点出来。就像长工,地主和县太爷一样,租税收得太猛,长工日子过不下去了,可能会造反,但县太爷口袋里的钱是不会掏的,只能牺牲下地主。  

——这就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实质。决策者反复强调要将房价调控到合理的程度,但我相信他们对“什么是合理的房价”这个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。“房价太高”是肇始,“让房价降回来”是目标,至于“房价为什么会太高,让房价降回到什么程度”,他们根本给不出答案。这注定了此次调控不会有明晰的终点,他们结束调控的依据依然只能是民意,而民意往往是不着边际的,就算房价跌到两百一平也还是会有喊贵的人,所以调控的目的不是满足,只是安抚罢了。

回到行业本身,判断房地产行业是否健康的最简单办法,就是“有的房子好卖,有的房子难卖”。如果所有的房子都好卖,出来就被哄抢,肯定不健康;反之,如果所有的房子都卖不动,那也健康不到哪去。      

09年下半年,很多原本均价数千的楼盘售价前面直接加了一个“1”,楼市如同超了音速的列车,时刻面临失控的危险。直至今天,全国经济依然在为那一个疯狂的四万亿买单。但经济泡沫如同啤酒一样,生泡沫摇摇就可以,要消掉泡沫就没这么容易,得费上滴油搅筷子等各种办法,还不一定凑效。  

有做房地产开发的朋友很焦虑,说自己完全手足无措,看不清楚方向,问我有什么建议。我说很简单,小虾米就跟着大鲨鱼跑,你看那些“共和国长子次子”们在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。但立刻我就否定了自己的建议。因为长子次子们背后站着共和国,而民企们背后只站着自己那死相的财务。国企们可以不降,可以趁机囤地,这种底气源自自己共和国母亲肥厚的脐带,民企们如果跟着学,耗不到一半时间就先饿死了,饿不死也很可能被这些大鲨鱼给吞掉。  

朋友说那学大民企呢?我说一样,大民企能够动用的政治和社会资源远远比你多。河里死条鲫鱼谁都不会注意,但死条中华鲟那就不得了。所以小房企的生存法则就是每一步都要走在大民企的前面,即使降价,也要降在前面。你等到大民企降了你再降,就是血肉割尽也很难求生。  

——当然,对于降价并不是一概而论,我只是举一个例子。是不是到了非降不可的地步,下降的空间有多大,降价对去化的推动有多少,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权衡。好的结果是像龙湖,事实上只降个三分,但通过营销包装,卖出十分,这就是牛逼。如果降了八分,只卖出了两分,还被老业主给扣了三分,那就傻逼了。  

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,但我觉得有必要讲得更清楚一些。毕竟很多人只有两极思维。像之前写的关于良渚文化村与翡翠城述评的文章,就有不少人跟贴说“你究竟想说什么,你什么都没说嘛”,因为他们认为比较只有两种结果,要么文化村坏,翡翠城好,或者就是文化村好,翡翠城坏。要么买这个,要么买那个。当你去分析他们各自的特征的时候,他就迷茫了。有鉴于此,我不妨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。  

首先,我需要强调的是,我对房地产的发展始终抱持绝对的信心,这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。其原因,一是因为中国的人居文化。中国人对于幸福的形容是“安居乐业”,“安居”是首要的衡量标准,这种千年以来的文化传统让中国人对房产品始终保持热情;其二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。尽管市场形势会偶有波动,例如九十年代末海南危机,但长期来看,房地产始终是向上发展的,在当代中国,房子永远不会比十年前便宜,这是真理;其三,是因为中国城市化浪潮方兴未艾。未来至少十年内,这种态势依然会持续。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,就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。大学的经历让他们很难再返回农村,随着自身事业的发展与人生进程,他们将成为房地产市场强劲的刚性推动力。  

另一方面,政府调控的目的不是毁灭,只是降温。经过98年调控的教训,现在的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控制更加稳健和成熟,不会再出现直接勒死的尴尬状况。因此,房地产调控明年依然会持续,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出现大幅波动,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性的政策。但调控方向会更加精确,针对房产投资的部分会更严厉,而对首次置业者可能会有适当的调整。高端楼盘日子可能依然会难过,亲民型楼盘走量则会相对轻松。用一句话讲,就是:死于奢华,活出刚性。